便于后续DIY电脑
1.显卡
1.找天梯图观看就行,天梯图PC的注意系列,定位(3050-3090TI,6400-6950XT),后缀,笔记本功耗(瓦数)和散热
2.同一显卡后缀不一样,代表性能会有一定的差别
3.一般Gaming系列,GPU主频比公版要高不少,可以一键超频
4.对于品牌,如华硕,30系列O8G > 8g(O就是官方超频)
5.超公版 > 公版 >= 普通非公版显卡 > 阉割版 看缩水程度
6.每一个品牌都有不同的定位,没有谁好谁坏 所有上面总结一句话:看价钱
7.Nvidia加强版TI,AMD加强版XT
2.CPU
0.找天梯图观看就行,天梯图PC的注意代数,定位(i3-i9,R3-R9),后缀,笔记本功耗和散热
1.Intel的CPU(PC)
2.F:没有核显的版本,需要搭配独立显卡使用
3.K:支持超频的版本
4.KS:支持超频的高频版本,可以理解为原厂特挑体质。
5.KF:支持超频且没有核显的版本
6.T/S:低功耗
1.Intel的CPU(笔记本,只讲主流如以前的MQ不再赘述)
2.H:标压版本,功耗大,发热高,性能强
3.HK:支持超频版本
4.HX:旗舰级,同系列最高版本
5.P:12代提出,H的阉割版,在H和U之间
6.U:低压CPU版本性能弱一些,换来续航
7.G:CPU带有内置核显性能,数字小于4的是集成的普通超高清(UHD)核显,大于等于4的是集成的高性能锐炬(Iris)核显Xe
1.AMD的CPU(PC)
2.X:支持XFR技术,一种自动超频的技术
3.XT:加强版频率和超频能力将会提升5%至10%
4.G:内置了核心显卡的CPU
1.AMD的CPU(笔记本)
2.H:标压版本,功耗大,发热高,性能强
3.HX:不锁倍频,支持超频
4.HS:在H版本的基础上下调一点点功耗
5.U:低压CPU版本性能弱一些,换来续航
3.电源(ATX)
1.电源不可以省钱,建议JD
2.海韵,航嘉,振华等大厂 一句话:看价钱0.6——1元/瓦
4.主板
1.分小板和大板,主板尺寸并不会影响到电脑的整体性能 E-ATX(服务器,工作站),ATX(大板),M-ATX(小板),MINI-ATX(迷你型)
2.大板相比小板的扩展接口会更加丰富,用料相对充足
3.Intel芯片组分为四个等级,从高到低分别是X、Z、B、H X在12代已经没有了,以往是用于XE处理器的,目前Z最高
4.AMD芯片组分为三个等级,从高到低分别是X、B、A
5.机箱
1.E-ATX(全塔机箱),ATX(中塔机箱),M-ATX(小机箱),MINI-ATX(ITX机箱)
2.外观还是选个好看点的
6.内存
1.内存分为普条和马甲条
2.内存频率越高和CPU的传输速度也就越高
3.时序表示延迟越小越好,双通道,1,3或者2,4
4.某内存条3600 CL16 16 16 36(第一时序) 越小越好
5.3600是频率,CL代表时序,然后是4个时间周期(延迟),CAS/TRCD/TRP/TRAS(内存寻址先行后列)
6.CL和TRCD两个影响最大
7.频率和时序怎么选?如果都可以满足最好,否则,计算真实延迟时间
8.3200 C14 :h=3200/2 真实延迟时间:1/h x 14 x 1000 = 8.75ns
9.XMP是什么意思:一种内存超频的技术
7.屏幕
0.原文
1.屏幕分辨率-1080p、2k、4k 4k:3840x2160-UHD 2k:2560x1440-QHD 1080p:1920x1080-FHD
2.刷新率-Hz 60Hz、120Hz、144Hz、165Hz、240Hz 屏幕刷新率越高,画面越流畅
3.面板-TN、IPS、VA 面板,IPS无论做什么都合适
4.色域-sRGB、Adobe RGB、NTSC、P3等色域百分比越高,所能显示的色彩范围就越广 显示效果:45%NTSC<72%NTSC <100% sRGB<100% P3 <100% Adobe RGB **严格意义上来说,因为它们是不同的标准,之间并不存在换算关系**,只不过sRGB的范围较小,而且几乎全部包含在了NTSC范围里,所以才有了100% sRGB≈72% NTSC的换算
5.色深和色数-bit:bit数指的是色数,bit越大,画面解析度越高,色彩过渡在细分下的断层现象便可以减弱,过渡更加平滑。常见的色深分为8bit和10bit。8bit 普通(1670万色=16.7M)<10bit 优秀(10.7亿色=1.07B)。
6.色准/色差-ΔE:ΔE<2色彩精确,ΔE 在5 以上色偏严重
7.对比度:对比度越大,图像越清晰醒目,色彩也越鲜明艳丽。静态对比度:有参考价值,通常IPS 屏和 TN 屏是 1000:1,VA屏是3000:1。动态对比度:无参考价值
8.输出接口 HDMI、DP、VGA等
9.灰阶响应时间GTG:现在显示器的1ms总共有3种:GTG、VRB、MPRT,玩游戏请认准GTG,VRB和MPRT都是坑!(**通常是GTG的会标明“1msGtG”**,只写“1ms”的就要小心了)
10.HDR:高动态范围图像(High-Dynamic Range,简称HDR),相比普通的图像,可以提供更多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。:HDR400(低端)<HDR600<HDR1000,后面的数越大HDR体验越好。
11.好用的查屏网站:屏库网
8.硬盘
1.普通使用分为机械和固态
2.固态根据接口分:M2,SATA
3.SATA接口,目前主流SATA 3.0协议,实际读写速度500MB-550MB/s多,可以装2.5寸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
4.M2接口:第一种,M2 SATA,SATA协议,读写速度类似2.5英寸的固态硬盘
5.M2接口:第二种,M2 NVMe,NVMe协议,读写速度大约1.25GB/s
6.PCIe除了代表一种接口类型,还是一种总线标准,目前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,以及大部分M.2接口的固态硬盘都使用PCIe标准,SATA使用的就是SATA总线标准。
7.PCIe总线使用的通信协议一般都是NVMe,主流配置是PCIe 3.0×4搭配NVMe 1.4(3000mb/s左右),也有PCIe 4.0×4的硬盘(大约5000mb/s)
- 本文作者: windfill
- 本文链接: https://windfill.github.io/article/ee86d816.html
- 版权声明: 本作品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,转载请注明出处!